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6:07    次浏览
项建华 项建华天河潭地处贵阳市花溪区,自古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,曾经是明末清初吴中蕃隐居之地,他为天河潭的风光命名,写下 《尤爱溪》、《婆竭洞》、《却月洲》等著名的' 芦荻八景诗',留下'轻披太古烟霞色,始遂当年泉石心','耕渔是了半生事,木石才堪百世师' 等传世名句,天河潭的美景得以为世人瞩目。去年夏季高温干旱,我们进入天河潭,却都被碧绿清澈的一潭湖水所惊艳。龙潭湖水碧波荡漾,周围的山峦绿柳含烟,青竹柏翠,鸟语花香。高耸入云的碳酸盐岩壁层层叠叠断裂交错,逼仄通往山顶,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。等进入风光迷人的龙潭洞,我们一行上了铁驳小船游览水洞。撑船的小伙子个头不高,手持划桨在龙潭涧里左右划着。他说,这龙潭涧水深达20多米,洞内早期发现过桃花水母。小船从右侧进入洞内,河道曲折,纵横深远,变幻莫测。小伙子不时提醒我们手不要扶在铁驳船外侧,避免被岩石碰擦划伤。果不其然,小船在岩洞来回碰击,发出咚咚响声,掀起阵阵涟漪。幽暗的灯光照射在水面,波光潋影。小伙子边划船边叙述前方洞中一闪而过的钟乳景观:猴子捞月、黔中一柱、倒挂金钟……一处处钟乳石、石笋栩栩如生。进入洞内宽敞处,几十只小船交汇到一处,相互碰撞。认识与不认识的游客相视一笑,快乐地唱起'年轻的朋友们,今日来相会,荡起小船儿,晚风轻轻吹……'我抬头看水洞岩壁的上方,发现有许多处有人工凿出来的痕迹,好奇地问划船的小伙子。他说,原来的洞口十分狭窄,不便行船,便采取人工拦水筑坝,凿宽洞体再引水入洞。进入洞内仿佛置身于仙境,曲径通幽,别有洞天。洞内拐弯处,一束亮光直通山外,好一处一线天景观,让人惊叹不已。小船出洞沿着山体外侧湖泊弯道行走,水面露出几十只野鸭嬉水,小东西见人立刻又钻入水底,不时又露出水面。水洞与湖泊相连,一派乡间野趣浑然天成。湖泊东侧是一条乡间羊肠小道,田地里有农民在辛勤劳作。不远的小山村里,炊烟袅袅,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犬吠声……让我不禁想起苏轼那句诗:'竹篱茅屋趁溪斜,春入山村处处花。无象太平还有象,孤烟起处是人家。'小船出洞口返回到龙潭涧,在翼侧停靠。上岸进入旱洞。游旱洞大家兴致不是太高,喀斯特地貌溶洞看得多了,都以为大同小异。但当我跨入洞内第一个溶洞大厅时就感觉不一样。大大小小的几十个溶洞连在一起,形成了明河、暗涧、桥中洞、洞中湖、天窗、竖井、绝壁、峡道等千姿百态的溶洞景观。钟乳石笋并不是很多,但形状独特,有的在灯光的映照下通体透明,有的如幔帘垂帷烂漫一片。洞内暗瀑丝缕飞扬,沾湿人体发出一阵阵的清凉,仿佛置身于清凉世界。出洞口,有一处天然石桥,叫奈何桥。它连接山涧的两座悬崖之间,可谓巧夺天工。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,轰隆的水流声,侧耳倾听清晰可辨。站在桥头,可以透过洞口看到一尊仙女的佛像似一朵美丽出水的芙蓉,倒映在龙潭湖间。微微风拂来,洞外崖壁上枝摇叶动,深绿、墨绿、浅绿、嫩绿、翠绿,绿得铮亮,绿得意趣勃勃,真不知是身在洞中,还是仙在神苑。出天河潭,一缕灿烂的阳光,穿过密密匝匝的树叶,洒下串串斑驳的树影。我们坐在树下憩息,徐徐凉风吹过,眺望周围依山而筑的吊脚楼群,看着空中成群飞舞的鸽子,听着天河潭涌动的涧水,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,大家感叹不虚此行。